本報訊(劉曉波 記者井洋)5月14日,星期一。早7點,記者從哈市出發(fā),一路向東奔赴全省水稻面積最大的農墾建三江管理局,了解水稻播種情況。
一路顛簸,下午2點多,來到七星農場第一管理區(qū)36作業(yè)站安曉燕家。在安曉燕家的鋼骨架超級育秧大棚內,綠油油的稻苗密密匝匝地織成一大片嫩綠的地毯。五六名農工正把一盤盤一尺見方的育秧盤起下,五盤擺成一摞,一挑十盤,往停在外面的卡車上搬運。農工王濤指著稻苗說:“你看這苗多壯呀!這個超級大棚170米,采用的是缽型毯式秧盤,起盤不傷根,這一棟棚的苗可供本田插秧300畝。”
跟安曉燕家一樣,周圍的其他大棚也都是出出進進運送稻苗的農工和車輛。36作業(yè)站站長、黨支部書記張永濤介紹,這個作業(yè)站的水稻育秧基地占地面積200畝,共有96棟超級育秧大棚,最大的200多平方米。他說:“今春三江地區(qū)低溫多雨,氣候條件不利。能育出今年的壯秧,從農場到管理區(qū)做足了功課。從植床平土、調酸防病,到種子統(tǒng)一胞衣集中浸種催芽,從采用電動精量點播機播種,到毯式秧盤、三模覆蓋棚內增溫,多種措施確保稻苗出齊出壯。”
在這個農場43作業(yè)站水田里,記者看到一臺臺洋馬、久保田、景觀等高速插秧機輕松行走在水稻池內,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齊的新綠。正在機械插秧的老趙告訴記者,他駕駛的洋馬高速插秧機一天能插70畝,是普通插秧機的3倍,是人工插秧效率的30多倍。七星農場第一管理區(qū)副主任李曉東信心滿滿地說:“插秧以來,人機每天3點鐘開始下地,到5月23日,全管理區(qū)的20萬畝水田插秧將全部完成,確保每株稻苗都插在高產期。”
15日,記者在建三江管理局境內創(chuàng)業(yè)、紅衛(wèi)、勝利、八五九、前鋒、洪河、前進農場一路前行,邊走邊看邊采訪,用相機記錄下一個個美麗的春耕畫面。在二撫公路旁創(chuàng)業(yè)農場種子公司的水稻田里,六七個扎著花圍巾的婦女正在補苗,面對記者的鏡頭顯得特別興奮。一位婦女說:“能上電視嗎?早知道我就好好搗扯搗扯了。”
今年,建三江管局新增水稻50萬畝,水稻面積達1000萬畝,為實現管局今年糧食總產140億斤目標打下堅實基礎。管理局宣傳部副部長侯昭純告訴記者,管理局與綏化等地農戶對接,插秧前一周,天天有拉干零活的稻農專列到三江。這些外地來的短工收入不菲,管吃管住3個月凈賺一萬五,多的達到一萬六七呢。主管農業(yè)的副局長樊慶東介紹,今年因天氣原因水稻防病壓力大,但通過“早、快、高、實、新”確保了春耕生產質量。全管局新增高速插秧機1500臺,總數達到6800臺,普通插秧機2650臺,確保了日進度達到10.7%,到15日插秧任務完成過半。
——黑龍江日報 5.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