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筆者在三江制米廠黨支部負責同志的陪同下,參觀了位于建三江地區(qū)的北大荒米業(yè)稻米加工廠。這個廠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,年加工能力30萬噸,共吸納當地就業(yè)人員300多名,帶動當地七星農場近千農戶走上了綠色水稻種植的致富路。
據該廠黨支部書記孫玉成介紹,建廠七年多來,他們幾次承擔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、食品安全和生態(tài)安全的重要任務。這其中,黨員干部、青年員工起到了帶頭作用。今年,作為黑龍江省地方糧食儲備單位,三江制米廠完成了1800噸地方儲備的輪儲任務,由黨員帶隊備載、加工,抽檢合格率達到了100%。
每年秋收,稻農期盼的就是水稻以最合適的價格賣出去。北大荒米業(yè)黨委也深感責任重大,2012年,他們卻比往年提前十多天在二九一、肇源、江川等農場開倉收糧,按照“糧食銀行”的收法“點價”收購。
何為“點價”?北大荒米業(yè)二九一制米廠黨支部書記李桂英向筆者介紹說:“企業(yè)年初時和稻農簽訂收購合同,給最低保護價,秋糧交后,稻農用錢可隨時結算,結算時保護價和市場價誰高按誰結,春天就知道水稻的最低價。”
二九一農場第一管理區(qū)種植14萬畝水田,在全場種稻最多,區(qū)主任張德才對筆者說:“水稻戶最擔憂的就是怕糧賣虧了,‘點價’收購撐起抵御市場風險的一把傘,把水稻賣給他們,價格‘保’!”
“在收糧工作安排上,各重要崗位都設有黨員或非黨積極分子,在關鍵時刻發(fā)揮作用。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我們很多人都放棄了休息來到米廠,像共產黨員李忠國、張勝利,非黨積極分子張錦成,一直在米廠負責原糧的加工和倒運。”李桂英說。
二九一制米廠的黨員、非黨積極分子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相互支持配合,發(fā)揮著作用,貢獻著自己的力量,經過他們的努力,平均每年水稻的收儲量都超過6萬噸,為農戶分憂;制米廠每年根據不同時期水稻生長情況,做出詳細的稻情調研報告,提供給農場作為防害減災決策參考。
北大荒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衛(wèi)海感觸最深:“去年的布拉萬臺風,給農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,一些農戶的水稻水分大太,極易發(fā)生霉變,是米業(yè)又出人又出場地,幫助農戶曬糧、烘干,米業(yè)這可幫了大忙了!”
今春低溫多雨的極端天氣給今年的水稻育苗插秧工作帶來嚴重影響。進入5月份,為支持各屬地農場抗春澇保豐收,北大荒米業(yè)黨委的號召各制米廠在停產檢修期間,鼓勵黨員及群眾員工深入到農場各管理區(qū)、作業(yè)站一線幫扶農戶。
在二九O、迎春等制米廠,黨支部帶領黨員、積極分子和群眾員工,先后深入當地農場、股份公司作業(yè)站一線,義務進行起苗、裝車、插秧等工作,截至5月24日,先后出動人力2000余人次。此項行動加快了農戶水稻田插秧進度,大大緩解了當前用工緊張等困難。